2006年11月6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出口仿古家具夹带走私文物
如何识别新旧拼装家具给海关执法出了道难题
本报记者 曹志男

image


  本报讯 仿古木凳、仿古小圆桌,古色古香、充满东方魅力的木制仿古家具一直以来都深受欧美人士的喜爱。然而,一些不法人员却偷偷地借用仿古家具出口这一渠道,将清朝、民国时期的文物夹带在出口货物之中,妄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逃过海关工作人员的眼睛。2006年以来,宁波海关便截获了三批国家禁限出境文物,共计325件。
  今年9月份,宁波海关关员在检查宁波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报出口到美国的一批木家具时发现,这批货物的实际重量超过申报重量的1.5倍。于是,海关工作人员决定开箱检查。
  集装箱里装了大约300件木制的仿古家具,而其中一些“仿古家具”却“古”得特别逼真。这又引起了海关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货物中那些逼真的“仿古家具”果然是我国禁止及限制出境的文物。仿古家具中夹杂着总共122件这样的文物,包括国家禁止出境的木制花格窗片和限制出境的各类近代精美木家具。执法人员还发现,这批出口货物中夹杂着49件瓷器,却没有出境货物通关单。
  “将文物夹带在仿古家具或旧家具中走私出关,已经形成了一股暗流!”记者从宁波海关了解到,宁波口岸走私国家禁限出境的文物中,主要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古旧家具及陶瓷品,大多数文物系由民间收集而来,从事古旧家具出口贸易的公司也并非真正的家具生产企业,他们将文物伪装、夹带在普通的古旧或仿古家具当中,企图通过合法的出关方式鱼目混珠地将文物走私到国外。
  同样是在今年,宁波海关曾查获一起通过伪报商品名称走私出口文物的大案,共查获包括贴金蹲狮、白雕花鸟牛脚等国家禁止、限制出境文物200多件。海关缉私警察调查后发现,该批文物是外商在宁海、象山等地委托当地人从民间收购,然后由广州某贸易公司负责办理出口申报。
  文物走私屡禁不绝,主要原因是高额利润的吸引。某外商独资的家具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总经理告诉记者,文物出口的利润率差不多就是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在国内收购、制造成本价为一万元人民币的古旧家具,卖到国外就是一万美元左右。
  同时,在文物夹带在古旧家具中出关之前,一些不法人员往往会通过古旧家具加工企业对文物进行一番伪装。宁波一家家具企业的设计师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能把一些古物部件恰如其分地拼装到仿制品上,还能把两件残缺的古物“各取其优”拼成一件。“有了这样的仿古和拼装技巧,真真假假,假中有真,不是行家,很难分得清。”陈师傅说。
  而正因为这个原因,给海关工作人员检查出口古旧家具中是否夹带文物出了一道难题。“打击文物走私,除了海关、公安、边防、工商及文物管理等部门齐抓共管之外,还要依靠文物经营、拍卖等行业和进出口企业密切配合。”有关法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亟待建立一套打击文物走私的长效机制,防止文物外流。